宁波这碗10块钱的羊骨头粥被央视点赞!卖了50万碗!北京上海的吃货都慕名而来…
小雪时节,慈溪坎墩。
太阳甫一下山,阴冷便和暮色一起将行人包围起来,让人不由得渴望一份温暖。
这个时候,一碗热腾腾的羊骨头粥便成为不少坎墩人心心念念的美味儿。羊骨头粥在坎墩由来弥久,是冬夜里人们的驱寒良物。
一碗羊骨头粥再配上一碗老汤香干、一碟白切羊肉,冬日寒夜顿时温暖起来。
坎胜路上一爿小店门口,59岁的店主贺剑青望了一眼步履匆匆的行人,低头将木桶锅盖掀开,手握着已被磨得油亮的勺柄,均匀而有力地搅动着一锅羊骨头粥。饱含浓浓肉香味儿的氤氲热气顿时将他整个人包围起来,也引得经过此地的行人放慢了脚步,循着香味儿望上几眼。
氤氲热气将贺剑青包围。
贺剑青家里排行老三,因此店名叫三佬羊骨头粥。在贺剑青的记忆深处,羊骨头粥温暖香润的味道儿,伴随着自己的童年。成年后,贺剑青长期开三轮车给人拉货,一碗热腾腾的羊骨头粥能让寒冬送货路变得温暖起来。十几年前,贺剑青厌倦了开三轮车的生计,自己开店做羊骨头粥。
没有拜师,全凭自己琢磨,一个多月,煮过几十锅粥后,贺剑青逐渐掌握了门道,他的粥店也开始走上正道。
凭借着新鲜的食材、醇的味道,贺剑青的三佬羊骨头粥在坎墩小有了名气。
两年前,贺剑青的三佬羊骨头粥上了央视美食栏目,他成了“网红”。坎墩开羊骨头粥的店近10家,味道各有千秋、不相上下,对于央视编导为何垂青于自家店,贺剑青不无自豪地说道:“他们一家家吃过的,我家店面卫生比较清爽,这是打动他们的关键吧!”
粥里面有大块的筒骨,对食客来说,吸吮里面的骨髓油是最过瘾不过的事儿。
每年的5月底,贺剑青便关店休息;盛夏过后的9月份,才恢复营业。营业期间日子总是忙碌紧张,往往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甚至更少。
晚上7点左右顾客寥寥,贺剑青抓紧时间打个盹,为后半夜生意养精蓄锐。
羊骨头粥做的是晚上生意,生意好的时候要到凌晨3点钟才能打烊,早晨6点又得起床去采购新鲜的食材。
贺剑青去菜场买菜,小店里煮粥、买菜等都由贺剑青负责,妻子胡建华则负责炒菜。
每天中午12点,贺剑青便将用清水泡过的山羊骨头下锅。熬粥用的锅着火面是铁的,而上半截用的是杉木,拼接处用泥巴糊好,这样锅的保温效果更好,烧出的粥还会带着天然木香味道儿。
杉木做的熬粥大锅。
在贺剑青看来,羊骨头粥好喝,关键是熬的时间要久。大火清水煮上4个多小时后,羊骨头开始变得酥软。天色临近傍晚,贺剑青再将浸泡好的大米放进锅里和骨头一起煮。随后要时不时进行搅拌,让米粒受热均匀,以免糊锅或大米外熟里生。
羊骨头煮了4个多小时后,贺剑青将泡好的米加进锅里。
米加进锅里后,就要经常搅拌,避免糊锅。
晚上9点多,来吃宵夜的客人络绎不绝。虽然每桌客人点的菜各不相同,但每人面前都少不了一碗羊骨头粥。依据自己口味儿,撒上辣椒面、葱花、盐,喝上一碗,那鲜而不膻、温热香醇的味道,顿时让整个胃变得暖暖的。
晚上9点多客人开始多起来,贺剑青一次端着三碗粥给客人送上。
吃饱喝足的顾客起身离去时,脸上总会带着幸福的满足感,这份幸福或许会伴随他们进入梦乡。
一锅粥一般能卖出150碗,随着物价、人工成本的增加,价格从当初的1.5元涨到现在的10元一碗。十几年下来,贺剑青卖出了约50万碗羊骨头粥,前来品尝的,有坎墩周边的常客,更有远道而来的上海、北京吃货。
贺剑青和他的羊骨头粥。
两年前,贺剑青的儿子辞去一家单位的电器销售部门副总职务,专心跟随老爸学做羊骨头粥。这位32岁的年轻人看好这份传统美食的未来市场前景,几个月前独立开起了店面。这让贺剑青既欣慰又心疼。
“干这个太辛苦了,他的店开在闹市区,有时要营业到清晨五六点钟。他比我能吃苦,愿意自己创业,那我当然支持他,也希望在他这样的年轻人琢磨下,更多的人喝上我们的羊骨头粥。”贺剑青说道。
精彩推荐: